当我冲过31街,斜着跑向密歇根大道,并且还在忍受左脚底新磨出来的水泡所带来的剧痛的时候,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路边竖立着的标志牌清楚的显示我已经征服了24个英里数,离撞线只剩下最后的2.2英里时,我的眼眶却有些湿润了。
回想到为了能够参加今天的马拉松,过去的一年中,我曾经在100°的烈日下午跑速度训练,在湿度高达90%的星期六早上5:30去进行LSD,在磅礴大雨中坚持跑完最后的3英里,在零下5°的冬天带着受伤的肋骨完成康复训练。训练中的每一次痛苦都在为这一刻做准备,都在给自己的身体添砖加瓦。在比赛中,每遇到一个上坡,我都会记得和感谢每周一爬上Dry Creek和Mountain Climb路的那份经历;每跑到一个逆风路段,此前在Lake Shore Trail的迎风而上让我从容面对。
10月7日早上10:52分撞线,我在我的首次马拉松中,交出了3:16:49的成绩,在4万4千多名参赛者中排名3192。我对于这个首马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赛中跑出了自己的赛前所制定的战术,但距离波士顿马拉松官方入围成绩还差12分钟,实际相差17分钟,还是觉得前方的训练任重道远。
记下一笔在准备首马的一些经历,主要写给未来的回忆。
训练 Training
科学的训练是一切的保证,有了科学的训练,有梯度的逐渐增加周跑量,才至少会让自己避免受伤。备战此次芝加哥马拉松,我使用的是Nike制定的全马计划,计划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配速,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按照计划完成训练,才能最终达成所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配速”也就是说要做到了解自己的身体,训练计划要求使用10K的配速去完成6个800米,而为了追求极限硬是用5K的配速完成,最终伤病会主动找到你,破坏你的训练计划,让你在本应该训练的时候只能在家写写博客。再者就是要按照计划的安排执行到底,当然在选择训练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制定计划者的专业性,尽量挑选业界有一定名气的安排训练,比如说Nike和Runners’ World的计划。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在于会按部就班的逐步提高周跑量已达到最终耐力的提升,跑量每周10%左右的增加不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负担,从而可以避免受伤。
大部分训练计划中训练的最长距离可能都少于马拉松的26.2英里,在此大可不必担心最后的4英里左右因为没有训练到而无法完成比赛。对于每一个马拉松跑者,前20-22英里的完成靠的是训练,而最后的4-6英里往往就指望意志力了。所以不要因为外面的天气恶劣就安慰自己可以取消今天的训练,每一个恶劣的环境都是一个能够提升自己意志力的机遇,但注意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的挑战自己,会让你在应对马拉松严酷挑战的时候稍显从容不迫。
赛前一天 Pre-race Day
比赛前一天,我是兴奋和紧张的。毕竟是自己的首马,兴奋的期待着长达一年多的训练能让自己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同样紧张着如果受伤从而无法顺利完赛。但我觉得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赛前准备,好好研究一下赛道,大概记一下每3英里的地标,尤其多看几眼最后几个三英里。因为把整条赛道分解的越详尽,在真正开跑之后心中的负担越小。
晚饭可以准备一些意大利面可以提前储备一些碳水化合物,吃饱即可。睡觉前准备好装备,把要带的小配件收拾在一起。
比赛当天 Race Day
闹钟准时在五点钟的时候响起,其实我也没有怎么睡好,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做了一些拉伸,拿着要寄存的袋子去橙线做地铁去。天一直还在下雨,并不时的刮起一阵阵冷风,等坐上地铁之后身上才缓缓地暖合起来。只有两站就到了Van Buren,安检查包,进入比赛场地。寄存外套,热身,上厕所,一系列简短的准备之后开始候场。
既然站在了起跑线,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你选择的路,哪怕是跪着也要跪完。要知道所有来参赛的人都很激动,肾上腺素的激增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从起点线出发之后不由自主的跑得飞快,从而带动了另外一波人跟着他们快跑,这时候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策略,不要受到旁边人的影响,不要在意有多少人在还不到6英里就已经将你远远抛在身后,因为马拉松全长26.2英里,而不是10英里,更不是6英里。由于前半程高楼林立,GPS手表给不出准确的配速,这时候可以根据心率简单判断自己的速度是不是过快,再结合赛事在每一个英里处给出的电子计时,心中便可估计出自己的大概配速从而进一步调整。当跑到Jackson 16英里的标识时,已经可以看到因为前半程跑得过快,后半程直接跑崩而开始走路的人了。再往前跑两英里,开始看见又是因为发力过早而开始抽筋的人。到这个时候,也就是18英里处,我知道我可以加速了。后面的路程中,我每个3英里都在不断地提高配速,最后的1英里提高到7分钟,最终以全程平局7:20的配速撞线。
比赛中,水和电解质饮料做到每站交替的补充,一站不落下。同时在第10英里和第18英里分别补充一粒糖果,也没有遇到所谓的“撞墙”。
装备 Equipment
感谢我的装备,和我一起遭此大罪,比赛当天温度适宜,但湿度达到80%以上,天公不作美,跑前降雨短暂的停歇了片刻,跑步当中又开始淅淅沥沥,中间还有相当一段时间直接湿透的全身。参加过这么多比赛,试过众多品牌的衣服,短裤,鞋子和袜子,但现在基本定型的装备就是UA的衣服,Nike的短裤,Smart Wool的袜子和Nike Pegasus的鞋子。
Pegasus的系列从33代开始入坑,虽然没有传说中的“踩屎”感,但鞋子的稳定性贯穿整场比赛,不像有些鞋子在跑步的前半程有明显的“踩屎”感,再往后就是“踩石”感了。跑完首马之后,入了新一代Pegasus 35从新开始训练。
后记 Postscript
感谢宋卫,在我训练中和比赛后给我按摩酸痛的腿,并在比赛之后给我带来干净的换洗衣裤,袜子和鞋子。一路走来,有了家人的支持,才不至于那么的艰辛。